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专科医师培训 > 正文

华山医院骨科团队坚持10年为各地临床医生开展专科培训

手术培训在解剖室里进行

一个医院的骨科团队,花费一半的双休日时间去培训各地的骨科临床医生,并且坚持了10年!

这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举办的“华山骨科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系列培训课程班”。因为首创了让临床医生“带着问题重新回到解剖室”的培训方式,这一培训了4500余名各地骨科医生的培训名牌,已被美国医学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培训合格的学员可获得美国的相关继续教育学分。

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同行汇聚华山医院,以探讨骨科临床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方式,纪念培训班开办10周年。

急功近利要不得

在门诊中,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有手术失败需重新“返工”的,有手术后留下后遗症来寻求解决方案的,还有手术失误造成不可逆损伤的……这其中不少原本属于简单而常规的疾病,就因为有些医生刚开展一种新术式,操作上不规范,甚至是在最基本的操作环节上出了错,却让病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姜建元分析,操作上的失误不能一味责怪青年医生,根源在于现行的临床医师培训体制出了问题。

眼下,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医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毕竟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如何更好地、更规范地培养临床医师的专科技能,是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新技术,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邱贵兴院士说。

培训班开在解剖室

“要对病人负责,保证手术质量,医生必须搞懂解剖,否则很容易误伤其他组织。光说不练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姜建元说。

解剖,作为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学科,被称作是外科医生的第二把手术刀,是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的基本保证。但伴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接踵而至,医学生在学生时期所获得的解剖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一个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再加上部分医学院校的解剖课仅是看录像,致使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到毕业时也未做过尸体解剖。

厘清了症结所在,2004年10月,华山骨科创办“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在国内首创将手术培训放在解剖室内进行,3天半的培训课程中有1天半都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的解剖学习。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组积极配合下,4-6个学员围着一具尸体,通过亲手解剖26节组成的脊椎构造,由专家手把手地教如何往直径15毫米的脊椎或更小的胸椎上打钉子等技术,从钉尖的进入点、角度到进入的长度,每一个细节都一一交待清楚——如果基本功不扎实,通常会有15%-30%的钉子打偏而固定不牢,甚至伤及神经,对于病人来说,这就是灾难。

“我愿意一路走下去”

没有现成的培训教材可供借鉴,光是为了准备第一期培训班的讲课内容,华山骨科团队就整整花了半年多时间。随着名气越来越响,华山骨科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也由原先的脊柱逐渐扩大至关节、足踝、创伤(肩肘、骨盆)等骨科各专科领域的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办班的期数从每年2个班到如今的20多个班,仍供不应求。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院长袁文教授并不这么认为。从华山骨科学习班开始的第一天起,这位“外援”就同华山骨科每位讲师一样,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员。“正是他们这份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的坚持,让我与他们一起走过了10年,我愿意一路与他们走下去。”

如今,姜建元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再次创新医学教育模式,主编了《脊柱应用解剖图谱》,为基层医生送上身边的“教员”。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