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答疑周刊》2018年第16期:
1.【问题】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解答】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生后发生大量红血球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以及其它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发病机制: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只要0.1~0.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2.【问题】缩窄性心包炎为什么会引起周围性发绀?
【解答】1.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血液经过肺脏时,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的氧合作用,动脉的氧未饱和度增加(动脉性缺氧),而血液经过组织中毛细血管时,血氧照常被吸收,易使毛细管血液的氧未饱饱和度超过6.7容积%,因而出现发绀(中枢性发绀)。这一情况见于:
(1)呼吸道(喉头、气管、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内空气的流通受阻,氧的张力降低,故血液的氧合不足。
(2)肺部疾病(肺充血、肺水肿、肺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时,氧由肺泡透入血液的扩散作用受阻,故肺泡的换气作用不畅。
(3)胸膜疾病,如胸膜炎有大量胸水或气胸时,肺呼吸运动受限,肺换气不足。
2.静脉血液与动脉血液混合:某些病理情况使部分静脉血液末能与肺泡内氧接触而通过分路进入动脉系统,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时,即可出现发绀,见于发绀类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其中以Fallot氏四联症最为常见。
3.组织中毛细血管血液脱氧过多:即过量的血红蛋白被还原(外周性发绀)。如果动脉血的氧未饱和度正常(1容积%),而血氧被组织消耗过多(如果正常的5容积%增到12容积%),则毛细血管的氧未饱和度可达到引起发绀的程度(超过6.7容积%)。这种情况见于:
(1)静脉淤血:当周围血流缓慢时,氧在组织中的消耗过分(瘀滞性缺氧),如心脏功能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时,可出现全身性发绀;血栓静脉炎或静脉受压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局限性发绀。
(2)动脉缺血:有严重的休克时,心脏输出量大为减低,病人皮肤与粘膜呈青灰色。动脉阻塞或小动脉收缩(如寒冷环境)可引起局限性发绀。
4.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有高铁血红蛋白症和硫化血红蛋白症时,皮肤与粘膜亦呈发绀现象。高铁血红蛋白多为化学药物如苯胺衍化物、亚硝酸盐及磺胺类药物所引起,先天性者少见。硫化血红蛋白主要由非那西汀、氨苯磺胺类药物等所引起。便秘者易发生此症。肠管内有亚酸硝盐与硫化物产生而被吸收时,如摄食变质的蔬菜后,亦可引起硫化血红蛋白症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称为“肠源性发绀。”遇到发绀的病人,应询问有无呼吸困难、心悸,会服用何种药物,吃了什么饮食。对有呼吸困难的病人,应注意检查咽喉、气管、肺与心脏,发绀的部位,以及有无杵杆状指等。
5.【问题】属于致病性行为的为什么是C型行为?
【解答】请掌握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等。
2.致病性行为模式: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
3.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的行为,如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教育网中级主管护师:《答疑周刊》2018年第16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