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诊断 > 正文

中医望诊: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神乱)

关于“中医望诊: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神乱)”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1.得神:即有神,临床表现为精神良好,神志清楚,反应灵敏,两目精彩,面色红润,呼吸平稳等。临床意义: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的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失神:分为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①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临床意义: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功能活动衰竭,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②邪盛失神是邪盛神伤的表现。临床意义:提示气血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3.少神: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临床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病人。

4.假神:临床表现为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神志清楚,或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久病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临床意义:提示脏腑精气衰竭,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多见于临终之前。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5.神乱: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猝然昏倒。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