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初级护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热点内容推荐

初级护师每日一练> 立即了解课程详情>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精编资料免费下载>

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的临床表现如下,希望对各位初级护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1.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受累常见。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黏附于内膜的能力。

2.临床表现

(1)体征:大多数有病理性杂音,急性者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此外还有贫血、脾大等,部分病人可见杵状指(趾)。

周围血管栓塞征:①瘀点,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③Osler结节,常见于亚急性者,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④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

(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于病程后期,常见于脑、心、脾、肺、肾、肠系膜和四肢,脑栓塞最常见。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栓塞常见,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导致肺栓塞。

(3)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呈弛张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午后和晚上高热,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急性者呈暴发性脓毒症过程,有高热寒战。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初级护师考试精华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技巧、精炼的复习资料!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初级护师课程

豪华通关班

8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