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流行病学 > 正文

发病率计算公式介绍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K=100%,1000‰,10 000/万,100 000/10万…

计算发病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观察时间:可以确定一定的观察时间,多为1年,也可随具体情况而定。

新发病例数(分子):新病例是指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若在观察期内一个人多次发病,如感冒或腹泻,则可根据研究目的计算新发人数或新发人次数。新发病例的判定依赖于疾病发生时间的确定。但是,对于大多数慢性病来说难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客观且最早出现的事件,如症状或体征初次出现的时间、疾病的报告时间或诊断时间作为确定发病时间的依据。

暴露人口数(分母):暴露人口是指在观察期内某地区人群中有可能发生该观察疾病的人。对那些因已患病而在观察期内不可能再成为新发病例者不应计入暴露人口。例如,因已经感染传染病或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者,理论上不应计入分母内。当计算某地区人群某种疾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地区观察期间内的平均人口数。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平均人口为年初人口与年末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

发病率的比较:发病率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对比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考虑到年龄、性别等构成对发病率的影响,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处理或使用发病专率。

发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说明对人群健康危害大。某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可使发病率升高,实施某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其下降。而疾病报告、登记制度及诊断标准等因素对发病率的高低也会有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发病率,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