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头颈部淋巴结检查方法、巴氏征、心脏叩诊、心肺复苏
解析:
头颈部淋巴结检查方法
颈部淋巴结 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依次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其中“颈前三角”是指: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区域
颈后三角是指: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区域。
检查时,仅做浅部触诊即可,主要感受淋巴结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以及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巴氏征(Babinski征)
检查时,用钝物沿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然后转向内侧踇趾根部,若踇趾背伸,其余四趾向背部呈扇形张开为阳性。
心脏叩诊
首先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侧2cm处开始,由外向内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并做好标记;然后逐一肋间向上叩诊至第2肋间。
叩诊右侧心浊音界时,先从第二肋间开始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然后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以同样的方法,叩至第2肋间,并做好心浊音界标记即可。
叩诊结束后,用直尺测量各标记点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即可得出心浊音界的范围。
心肺复苏
在胸外按压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判断救治环境是否安全,确认无危险因素后再接近病人;②接近病人后,操作者俯身,将面部贴近病人口鼻处,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同时拍打双肩,并呼叫病人,以此判断病人是否失去意识;③触摸颈动脉,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心跳骤停;④判定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后,应将病人放置在硬板床或其他硬质平面上,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成人及儿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说明:以上模拟试题摘自历年模考题,仅供参考,具体以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辅导课程老师授课内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