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鸥老师谈2017年公卫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点: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比较:
“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比较”属于公卫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中大气卫生的考点,这个知识点是重点内容,在每年考试中都会涉及相关考点,对于这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如下。今天和医学教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徐小鸥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个知识点的。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大气卫生 |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直接危害 |
(2)间接危害 |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比较典型的一共有四个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伦敦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这两个事件主要从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发生季节、发生时间和气象条件几方面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徐小鸥老师给大家列出了一个对比的表格:

在表格中老师将重要的考点用黄色字体标出,并将需要着重记忆的考查点用笔勾画了出来,将众多的文字转化为清晰的表格,并提炼出学习的关键点,逐一对比讲解。
有了这样的重点圈化和讲解,“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比较”是不是就化繁为简,更加容易把握重点,容易记忆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医学教育网学习公卫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相关课程吧!
附:官方教材内容: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急性危害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升高,可使当地人群因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引起急性中毒,按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
烟雾事件:根据烟雾形成的原因,烟雾事件可以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1)煤烟型烟雾(coalsmog)事件:主要由燃煤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排入大气,在不良气象条件下不能充分扩散所致。自19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曾经发生过许多起大的烟雾事件。著名的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以及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至9日,英国许多地区被浓雾覆盖,大气呈逆温状态。伦敦的情况尤为严重,气温在-3℃至4℃之间,空气静止,浓雾不散,4~5天内持续不变。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增高,烟尘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SO2的最高浓度达到3.8mg/m3,为平时的6倍。对这一异常情况首先发生反应的是一群准备在交易会上展出的得奖牛。它们表现为呼吸困难,舌头吐露,其中1头当即死去,12头奄奄一息,还有160头需要治疗。与此同时,数千市民出现胸闷、咳嗽、咽痛、呕吐等症状,以此病患者为主的死亡人数骤增。12月7~13日这一周,死亡人数突然猛增,死亡总数为4703人,与1947—1951年同期相比要多死亡2851人。之后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为3138人,仍较平时成倍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对当时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后表明,这次事件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高于以前的估计,达12000人。
在这类烟雾事件中,引起人群健康危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尘、S02以及硫酸雾。烟尘含有的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氧化物,可催化S02氧化成硫酸雾,而后者的刺激作用是前者10倍左右。
2)光化学型烟雾(photochemicalsmog)事件: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通称为光化学氧化剂(photochemicaloxidants)。其中,臭氧约占90%以上,PANs约占10%,其他物质的比例很小。PANs中主要是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其次是过氧苯酰硝酸酯(PBN)和过氧丙酰硝酸酯(PPN)等。醛类化合物主要有甲醛、乙醛、丙烯醛等。
光化学型烟雾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洛杉矶,先后于1943年、1946年、1954年、1955年在当地发生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特别是在1955年持续一周多的事件期间,气温高达37.8℃,致使哮喘和支气管炎流行,65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升高,平均每日约死亡70~317人。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该地区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地的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起初的调查认为,S02污染可能是洛杉矶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采取措施控制石油精炼等工业的S02排放量后,大气中的烟雾发生并未减少。后来发现烟雾是由大气中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而汽车尾气是上述两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当时洛杉矶有3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升汽油。由于汽车汽化器的汽化效率低,每天仅挥发性有机物就有1000多吨排入大气。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