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属于公卫执业医师《生理学》中血液系统的考点,此知识点为此科目中的基础知识,对于这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如下。今天和我一起来看看医学教育网的景晴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个知识点的。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二、血液 |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1)内环境与稳态 |
(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
(3)血液的理化特性 |
血液的组成: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包括血清。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景晴老师给大家列出了清晰的框架图:
这个第一个框架图,老师将血液形象的比喻成是一杯奶茶,血细胞相当于是奶茶中的珍珠颗粒,血浆就相当于奶茶,血液中去除了血细胞就变成了血浆。第二个框架图是用来区分血浆和血清的,蓝色框内是血浆,绿色框内是血清,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血清中少了纤维蛋白原。
有了这样的一个形象清晰的框架图,“血液组成”是不是就一目了然,容易区分记忆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医学教育网学习公卫执业医师《生理学》相关课程吧!
附:官方教材内容:
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水(90%~91%)、蛋白质(6.5%~8.5%)和低分子物质(2%)。其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全血、血浆、血清的概念
全血是指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全部血液。血浆是指血液经抗凝和离心(3000转/分,30分钟)处理后分离得到的浅黄色液体,即正常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成分。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发生回缩所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增添了小量血凝时由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与全血和血浆不同,血清不能凝固。根据临床诊疗和实验需要选用全血、血浆或血清。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