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 > 正文

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的功效。因而蜂蜜作为中药炮制中重要辅料,其作用很早就被传统医学所重视,并在中药炮制中应用。

  蜜炙法是将蜂蜜置于锅中,沸腾后加入药物饮片,拌炒至松散不粘手为度,用蜜量为药量的5%—40%.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和补脾益气的药物。

  有增强药物的滋补强壮作用如蜜炙党参、黄芪、款冬花、甘草等。用蜂蜜作辅料炮制款冬花、百部等可以引到协同作用,增强冬花、百部的疗效,它们是“相使” 为用。甘草,生用味甘而温凉,以泻火解毒见长,甘草蜜炙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性味功能也随之变化。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心悸动,脉结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等症。

  有增强药物润肺止咳的作用如蜜炙麻黄、紫菀、杏仁、枇杷叶等。紫菀,生用苦甘而微温,降气化痰之力较强,但泻肺气,故只用于肺气闭寒、咳嗽痰多的患者。经甘润滋补的蜂蜜炙后,则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临床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燥干咳等症。[医·学教·育网·搜集]

  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如麻黄,所含成分为挥发油和生物碱、麻黄碱,生用挥发油成分发汗力较猛,身体素弱或寒邪不太甚者,恐难承受。经蜜炙后,其挥发油成分大量减,而止咳平喘的麻黄碱减少甚微。因此,炙麻黄发汗作用降低,缓和了多汗亡阳之虑,增强了润肺平喘功能。

  能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蜜炙后,除了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1年新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