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执业医师考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但成熟障碍,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临床上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1.临床表现

  急性型常见于2~6岁儿童,起病急骤,发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型以20~40岁女性为多见,起病较隐袭。

  ITP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其他部位黏膜出血、血疱,女性常有月经量过多。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脾脏一般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2.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高。少数患者可因出血过多而致贫血。

  血小板形态大多正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可轻度异常,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如:PAIgG)增高。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凝血象大多正常。

  骨髓巨核细胞数大多增加,但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3.诊断依据。包括: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PAIg增多;④PA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