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名济时,三卫(今浙江卫县)人,明代针灸学家。曾任太医院医官。《针灸大成》凡十卷,撰成于公元1601年,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成就,价值颇高。
甲戌夏,员外熊可山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绝。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刺气海,更灸之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次年升职方。公问其故。予曰:“病有标本,治有缓急。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则块何由散?块既消散,则气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复矣,正所谓急则治标之意也。公体虽安,饮食后不可多怒气,以保和其本,否则,正气乖而肝气盛,致脾土受克,可计日而复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