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内科学—室性期前收缩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病因

  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发现60%的正常人可有室性期前收缩。常见病因为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缺氧、麻醉、手术、电解质紊乱、左室假腱索、药物副反应等。

  2.临床表现

  可有心悸感,早搏频发可诱发心绞痛与低血压。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3.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有关的P波,时限常>0.12秒,其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其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可为孤立出现,亦可规律出现呈二联律、三联律。连续出现二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在同一导联上,各个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且与前面窦性搏动之间的间期(称配对间期)恒定,称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若在同一导联上,各个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相同,但其配对间期恒定,称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若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相同,其配对间期也不恒定,则称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若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长的两个异位室性搏动之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室性搏动间距的整倍数、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则称为室性并行心律。

  4.治疗:

  (1)病因治疗:相应的心脏病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药物因素等。

  (2)期前收缩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症状不明显者无需治疗。如症状明显可消除诱因,必要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ⅠB类(美西律)、ⅠC类(普罗帕酮)、Ⅲ类(胺碘酮)等。

  2)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以内、不稳定型心绞痛频繁发作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积极治疗,尤其在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先兆时(频发>5次/分)、多源性、RonT型、成对性等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也可选用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如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注意病人应无心功能不全)。如合并心功能不全应首选胺碘酮。洋地黄中毒所致可选用苯妥英钠。

  3)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并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可选用胺碘酮,ⅠC类药物应慎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