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IRAT心迷走神经,为什么?
【回答】答复:IRAT 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波M受体。M受体激活后引起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使肌质网释放CA2+减少。同时乙酰胆碱也可激活NOS(一氧化氮合酶),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CA2+通道开放概率降低,CA2+内流减少。此外乙酰胆碱还影响K+通道和内向电流If等。通过以上几种途经,使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力都降低。
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只有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RAT)可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治疗,但不能终止其发作。AAT和CAT对心房起搏和刺激迷走神经无效。
故本题选E。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①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②深吸气后摒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Valsalva法)或深呼气后摒气,再用力作吸气动作(Muller法)。
③颈动脉窦按摩;按摩前应听颈动脉,如有杂音不宜按摩。病人取仰卧位以免发生昏厥。先按摩右侧约10分钟,如无效则按摩左侧,且不可两侧同时按摩,以免引起脑缺血。颈动脉窦按摩的同时,作Valsalva动作可能提高疗效。如单用药物治疗无效,加作颈动脉窦按摩则可使心动过速终止。
④压迫眼球;病人取平卧位,闭眼并向下看,用拇指在一侧眶下适度压迫眼球上部,每次10秒,重压眼球可引起视网膜剥离,对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追问】第七版教材课本原话:按摩颈动脉窦能突然成比例减慢房扑的心室率,停止按摩后又恢复至原先心室率水平。能解释一下吗?
【回答】学员xuejun01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的起始处,管道比较膨大,管壁内有由迷走神经丛组成的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内的压力感器能感受动脉血压对血管壁的牵压刺激,以调节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同时也能感受来自外界的按压刺激,反射性地抑制心脏的跳动。
临床上,医生往往应用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机械方法,使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心率迅速地得以减缓。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压颈动脉窦。
请您注意还原考点练习题的考点所在;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纠正下述哪种心律失常 ,对于房扑表现为停止后又恢复原水平,而非纠正,故还原考点练习题选择答案E无误。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能区别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概念和zhi
疗方法吗
【回答】学员sxx616233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理应分为房性以及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动过速发作时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为预激旁路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 reentry tachycardia,AVRT)以及房室结双径路(dual A-V nodal pathways)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心动过速通常可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诱发。这两类心动过速患者多不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由于解剖学定位比较明确,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房性心动过速包括自律性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心电图表现:
①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
③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④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追问】补充上面提问还有和室早的区别我总区别不清
【回答】学员sxx616233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②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③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