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袁枚 随园食单 饮食文化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2岁即为县学生,旋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漂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40岁起就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论文赋诗,一生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等30余种,享文章之盛名达50余年。卒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
袁枚不仅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美食家,所著《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南北菜点茶酒的食物本草类重要文献。经40年的积累,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刊刻出版。今国内存世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小仓山房刻本(藏湖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清·乾隆嘉庆间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年)经纶堂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著易堂铅印本(藏扬州市图书馆)、随园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民国上海中华图书馆铅印本(藏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6种。
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性单、杂性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14个方面。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包括食物的性味,作料的配伍,洗刷,调剂,搭配的方法,以及火候,色香的掌握和补救,乃至盛具的讲究等。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其中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书中用大量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南北菜肴饭点,以及当时的美酒名茶。分别列出海鲜单9种,江鲜单6种,特性单43种,杂性单16种,羽族单47种,水族单(又分有鳞、无鳞两类)45种,杂素菜单47种,小菜单41种,点心单55种、饭粥单2种,菜酒单16种,共327种。)此外,《随园食单》虽言菜点茶酒,但其中不乏食物疗法内容。如记载食物的药用功能的有:“黄芪蒸鸡治瘵”,“马兰头,油腻后食之醒脾”,“酸菜,醉饱之余,醒脾解酒”。另外“煨麻雀”单中,记有“薛生白常劝人勿食人间豢养之物,以野禽味鲜,且易消化”等等,不胜枚举。记载饮食清淡,有益健康时,说到“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且介绍“豆芽配燕窝以贱陪极贵”,“大头菜入荤菜中,最能发鲜”等食单。
总之该书是一部的记载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的杰出著作。1979年,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将它译成日文出版,该书极为畅销,一时风靡整个日本。《随园食单》乍看书名,知是一部介绍饮食文化的作品,细细读来,更咀嚼出不少精神食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虚心单
袁先生博学多才,贵在虚心。其云:“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说的是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时,如果觉得他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唱一遍。唱歌的技艺虽小,孔圣人却这么虚心学习他。可见袁先生敬慕孔子的好学之道,且以虚心学习作为他自己治学的座右铭。因此其积40年之学,搜集了很多家好的烹调方法。每逢在某家吃过美味菜肴后,总要叫家厨去拜那家的厨师为师,且一一问清方法,将它们汇集起来,加以保存,至晚年推出此作,且书中每单中均注明出自谁家,学自何家,以此表达他的仰慕之心。
(二)诚心单
袁先生不仅治学虚心,而且诚心。其言:“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章,务极其工,各有遇含。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全考而摹仿之,则撰皮无真,终身不中矣”,更指出“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其诚心,还体现在授学方面。他希望留给后学的都是最好的,最真的,这就是他的为人之道。正如其序中所言“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尽矣,吾何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