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内经》有关衰老性病变的认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随着现代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国际人口老龄化趋势迅速增长。然而,长寿并不一定就是健康,长寿也并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主要的是要健康长寿,要有较高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防治老年性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医学、尤其是老年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经》在描述衰老引起的各种变化时,常把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改变一起讨论;在论述养生防老、祛病延年措施时,常将抗衰老与防病变相提并论。它对生、长、壮、老等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有非常精妙的观察和概括,在养生保健、“治未病”等思想观点中蕴含着丰富的抗衰老、防病变的原则和方法。

  一、衰老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过程和必然趋势

  《内经》认为“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衰老是这一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环节之一,是不可逾越的客观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对肾气盛衰变化的描述,阐明了这一思想,认为女子“五七”35岁、男子“五八”40岁即进入衰老阶段,出现相应的衰老态势和特征。《灵枢·天年》则以十年为一阶段,具体描述了每个阶段生理、病理变化特征,指出50岁以后肝、心、脾、肺、肾依次进入衰老阶段,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也”。衰老的客观必然性,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公认。如Strehler指出衰老并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生物内部所决定的,同一种生物具有共同的衰老过程。

  衰老的最终结果是寿命的结束、机体的死亡。生命机体由“壮”而“老”而“已”,既是衰老的过程又是衰老的结果,衰老是“走向死亡”的同义词。因此,人的自然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也就是自然寿命。《灵枢·天年》有三次提到人寿为百岁:“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百岁……形骸独居而终矣”。张介宾也明确指出:“人之气数,固有定期”(《类经》)。美国学者Hayflick等提出的衰老程序学说认为,人体细胞有一定的分裂次数(平均为50次左右),衰老是由细胞内发生的,人类的自然寿命也就是由细胞分裂数所决定。西德老年病学会主席H.Franke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尽管他们对具体死亡时间的认识并不一致,但对人类寿命是有限的这一认识则是一致的。

  二、衰老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整体性、时限性、持续退行性

  1.生理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衰老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是全身性的,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普遍下降。《内经》认为衰老引起的各种变化是全身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结构与功能的普遍下降,而不是某一脏某一腑的功能减退。不仅有五脏系统主要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改变,而且还有五脏系统各自在志、液、体、窍等诸多方面衰老不足的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观察之详尽,归纳之精要,至今令人赞叹不已。其他在《灵枢·天年》、《素问·脉要精微论》等处还有类似描述。宋代陈直也认识到:“高年之人,五脏衰弱。”(《寿亲养老书》)

  俞征宙等普查了878例中老年人,认为“衰老是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不是某一脏器单个虚损,而是多脏器相互受累,进而影响全身性功能的减退”现代大量有关中老年脏器功能生理病理变化的研究也充分证明:在衰老过程中,机体组织退化、功能减退是各系统、器官、组织变化的共同特点。在衰老过程中,作为生命活动的具体形式——代谢呈普遍下落,这不仅指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矿物质五大类物质的代谢,而且其他与此有关的酶、激素、免疫和神经递质的代谢也都是如此。“人类的衰老过程,实际上就是全身器官功能逐渐降低的过程”美国老年学家Shock也认为个体的衰老是各脏器衰老的总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生理病理变化的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衰老引起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一般都发生在生命过程的特定阶段。衰老是机休经历过生长、发育、成熟等不同阶段之后才开始发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35岁、男子40岁开始出现衰老;《灵枢·天年》认为,衰老自40岁以后开始发生;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目前,老年医学对于人类衰老发生的时间认识也不一致。Strehler认为衰老是在生殖机能停止后发生的变化,西德老年学家Lehr认为“变老早在20~30岁即已开始”,Acshoff则认为衰老发生在45岁以后。总之,衰老及其相应变化并不是从生命一开始就发生,而是生命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出现的。

  时限性还指在机体衰过程中,机体内部各系统开始衰老的时间并不一致,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样。虽然衰老性改变是全身性的,但并不是说一旦进入衰老期,所有衰老征象就会全部出现。《内经》在“上古天真论”、“天年”、“阴阳应象大论”等篇中,具体描述了五脏系统功能衰退的时间顺序、各脏腑组织衰老的不同速度等。现代医学也认为衰老在时间和程度上的不一致性是非常明显的,例如胸腺在28岁左右即出现重量减轻、功能减退,而且变化较快;而肾皮质的生长在30~50岁才达到顶峰,以后才逐渐退化。

  3.生理病理变化的持续退行性

  持续退行性是指衰老性变化一旦发生,就会随着时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进行,组织退化、功能丧失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生命结束、机体死亡。因此,持续退行性同时也就决定了衰老的单向性或不可逆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到“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灵枢·天年》则认为“二十岁,肝气始衰”,到“百岁,五脏皆虚,神皆去,形骸独居而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上述说明了衰老引起的各种变化呈进行性地、累加性地向着组织退变、功能减弱方向发展,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恰好相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类在30岁以后,多种生理功能便开始减退,年龄每增加一岁,功能约减退1%心血管系统的心搏出量随着年龄增加,每年以1%的速度呈直线下降;90岁老人与30岁青年相比,肺残气量增加100%,肺活量下降25%,最大通气量下降50%;肾的实质到85岁一般要丧失30%,肾小球滤过率90岁老人较20岁青年人下降约46%,肾血流量减少约53%;工作能力从30岁至60岁下降35%,等等3防治衰老性病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内经》认为,衰老必然发生,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也在所难免,但同时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病变又持有积极态度,并且十分明确地提出“治未病”的观点。认为衰老及其变化虽有其自身规律,但也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因而生命个体的衰老速度各不相同,寿命长短存在差异,可以出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不同寿命水平。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衰老的发生与发展也是切实可行的,抗老延龄以“度百岁乃去”(《内经》),并“非逆天以强求,亦不过复吾之固有。”(张景岳语)

  至于如何有效地抗衰老、防病变,《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篇都强调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它特别强调顺应自然、调摄精神情志、保养正气以及防止病邪的侵害等方面。“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目的在于顺应自然:“恬淡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旨在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保养正气的同时又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要使“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总之,从起居作息到饮食卫生,从养生保健到治病用药都必须以此为宗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