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看中医莫上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如今,化妆已成了现代女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容时尚。而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弥补空间:头发早白的用染发剂来弥补,面色不佳可以施以脂粉,唇甲色淡可以涂口红、指甲油,身散异味可以喷香水来掩盖,就连口气不佳也可以借助口香糖……然而您知道吗?您用心掩盖的这些异常变化,也许就是您体内某些疾病的症候,如果掩盖了它们再来看中医,就会使医生失去很多有效的信息,从而影响对疾病的诊治。

  也许您会说,中医不是凭诊脉看病吗?这是一个误区。自古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确认疾病的症候。所谓“望”即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闻”即听声音、嗅气味:“问”就是倾听患者的主诉:“切”包括切肌肤和切脉。可见,切脉只是诸多中医诊法之一,并不代表中医诊病的全部过程。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最终才能综合得出对躯体病症的正确判断。

  中医把人的神、色、形、态、声、涎等变化,归结于五脏六腑功能改变的结果。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可表现为面色不华、萎黄、唇舌色淡、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而血淤症除了常表现为诸多痛症外,还会有口唇、甲床青紫等症状;肾气不足则会须发早白;脾肾阳虚则有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症状;胃火上炎则易生口臭(有些疾病还有些特殊的口气及体气,如糖尿病酮症的病人可以呼出烂苹果味等)。

  因此,当您决定看中医时,不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要把您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医生,方有利于中医对症下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