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济阴纲目》之论经行泄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汪石山治一妇,经行必泻三日,然后行,诊其脉皆濡弱,此脾虚也。脾属血属湿,经水将动,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运行其湿(濡弱二字,足征脾虚,此脾气虚而非脾血虚也,用药当矣,而血亏不运之说久妥)令作参苓白朮散,每服一钱,一日米饮调下二三次,月余经不泻矣。

  一妇年逾四十,形长色脆,病经不行,右脉浮软而大,左脉虚软而小近快,常时经前作泄。今年四月感风咳嗽,用汤洗浴汗多,因泄一月。六月复因洗浴,发疟六七次,疟虽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尽,而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泻泄,觉右脚疼痛,旧曾闪肭脚跟,今则假此延痛臀腿腰胁尻骨,颈项右边筋脉皆掣痛,或咳嗽一声,则腰眼痛如腰札,日轻夜重,叫号不已,幸病稍止,饮食如常。今详月水过多,白带下时,日轻夜重,泄泻无时,亦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论治,服四物止痛之剂益甚。(据脉审证明是脾虚下陷,岂得谓亡阴而补血乎,大谬大谬) 九月汪复诊视,始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谓阳生则阴长之法矣。夫经水多,白带下,常泄泻,皆由阴虚陷下而然,命曰阳脱是也。日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赤无凝滞之患,而日故轻。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任,矢其健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遂以参朮助阳之药(据愚意,当用补中益气,加续断杜仲茯苓),煎服五七帖痛减,此亦病证之变,治法殊常,故记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