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E
梅毒治疗反应(参考件)
在抗梅毒治疗中,常出现的反应主要为吉海反应和青霉素过敏反应。
E1 吉海反应(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
梅毒病人在初次注射青霉素或其他高效抗梅毒药后4h内,部分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并伴有梅毒症状和体征的加剧,这种现象称为吉海反应。约在8h达高峰,24h内发热等症状可不治而退,加重的皮疹也可好转。当再次注射这种抗梅毒药物时,症状不会再现。一期梅毒50%、二期梅毒75%以及早期先天梅毒均可出现此种反应。晚期梅毒吉海反应少见,但一旦出现,可引起严重的继发性反应,如心脏梅毒者可出现冠状动脉阻塞,神经系统梅毒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及假性脑膜炎,有视神经炎者视力可急剧减弱。
吉海反应的发生机理尚无确切解释。由于此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内毒素血症者相似,故有人认为注射高效抗梅毒药后,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并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所致。但吉海反应出现的严重程度与体内含有螺旋体数量无明显关系又不支持这种观点。
为预防吉海反应的发生,过去多用铋剂进行准备治疗,对心血管梅毒病人尤其重要。目前采用青霉素治疗同时,加用强的松可减少吉海反应的严重程度。抗组织胺药对吉海反应无效。
E2 青霉素过敏性反应
青霉素几无毒性。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时发生的副作用主要为青霉素的过敏性反应。据估计,每10万次青霉素注射中,出现过敏性休克为10~40次,每6万次注射中,可有1例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其重要者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清病样综合征、各型药疹(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型等)及药物热等。
E3 膏霉素过敏反应预防
E3.1 注射青霉素前应严格进行皮试(最好用生理盐水对照),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选用其他药物。
E3.2 对青霉素过敏的确认与否定,在梅毒治疗中非常重要,轻易确定,会使抗梅治疗质量受到影响,轻易否定则可导致严重反应的发生。遇有可疑青霉素过敏者,应严格审核既往过敏史和仔细谨慎进行皮试。
E3.3 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或过敏证据者,不要轻易使用小量渐增法注射青霉素,也不要轻易进行脱敏治疗以防危险。对确有过敏,又对其他抗菌素不能耐受,最好由有关专家会诊决定。
E3.4 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E3.5 注射室中必须有足够和方便易取的抢救设备与药物。
E3.6 各种青霉素都有共同的β内酰胺构造,当青霉素过敏时,不能做为代用药。各种头孢霉素与青霉素之间也易发生交叉过敏,也不能做为代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