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卫生标准 > 正文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B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机体,IgM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最早在感染后10~15d即可被捕捉ELISA法检测到。一般持续一个月后消失。在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人血液中,尤其是脑脊液中查到IgM抗体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由于方法简便,而且可以分型诊断,一般在2d内即可得到结果,故是一种早期快速特异诊断的方法。早期确诊有利于争取时间采取防治应急措施。但目前所测的IgM抗体不能区别疫苗株和野毒株,故IgM阳性的意义,只有在明确近期无服苗的情况下才能应用。但从脑脊液中查到特异性IgM抗体,如血脑屏障正常,则即可结合病史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或为野毒病例。在AFP病人因故未收集到合格的粪便标本如在麻痹一月内血液IgM抗体阴性有助于排除诊断。

  B1 捕捉法ELIsA法检测IgM抗体

  B1.1 加0.1mL抗人IgMμ链抗体于塑料微孔板,37℃过夜。

  B1.2 倒掉液体,不洗,用10%牛血清的0.05%吐温(Tween-20)生理盐水0.2mL封闭每孔,放于37℃。

  B1.3 1h后倒去上述牛血清封闭液加1∶100稀释的待测病人血清(或1:2稀释的待测病人脑脊液),37C作用1.5~2h。

  B1.4 倒出待测血清(或脑脊液),用0.05%吐温生理盐水液洗三次,然后分别于上述孔内分别加已知1型、2型和3型的脊髓灰质炎抗原,每型加2孔,每孔0.1mL,置4℃过夜。

  B1.5 吸出抗原,洗3次后,各相应孔加已知对应的抗血清(即加1型病毒抗原孔加1型抗血清,2型抗原孔加2型血清……)0.1mL。

  B1.6 37℃1~1.5h后倒去抗体,洗三次后各加酶标抗抗体0.1mL。

  B1.7 37℃结合1~1.5h后倒出酶标抗体,用洗液洗三次,加邻苯二胺底物(上标始)1(上标终)),每孔0.1mL。

  B1.8 避光作用5~15min。

  B1.9 待加正常细胞为对照抗原的孔,即将显色之时各孔立即加0.05mL2mol/L硫酸终止反应。

  B1.10 在490mm光源下测定OD值。

  B1.11 结果的判断

  1型抗原孔阳性即为1型IgM阳性;

  2型抗原孔阳性即为2型IgM阳性,余类推。

  1)邻苯二胺底物的配制为10mLpH5.0柠檬酸磷酸缓冲液中加邻苯二胺4mg再加30%过氧化氢5μL。

  2)空白对照即为抗μ链抗体包被孔加邻苯二胺底物加硫酸的对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