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和处理。
2 定义
2.1 囊型包虫病
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2.2 泡型包虫病
由于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游史,豢养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和猎狐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张等。
3.2 临床表现
3.2.1 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3.2.2 泡型包虫病:肝大、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3.3 影象检查
影象学特征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重大价值。肝包虫病以B超扫描为主要手段,肺包虫病以X线检查为主,各有特征性影象。为了鉴别诊断或有特殊需要时,可做CT检查(详见附录B)。
3.4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3.4.1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IHA、ELISA、EITB等方法)。
3.4.2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4.3 痰液和咳出物的寄生虫学检查。
3.4.4 临床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3.5 临床诊断
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影象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
3.6 确定诊断
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3.6.1 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6.2 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
3.6.3 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3.6.4 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
4 处理原则
4.1 手术治疗
4.1.1 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1.1 内囊穿刺摘除。
4.1.1.2 内囊完整摘除。
4.1.1.3 包虫完全切除(肝叶切除)。
4.1.1.4 肝、肺外囊残腔的合理处理。
4.1.2 泡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2.1 根治性切除。
4.1.2.2 姑息性切除。
4.1.2.3 姑息性清除引流。
4.2 药物治疗
4.2.1 药物和疗程
阿苯达唑为首选药物,以采用小剂量(10mg/kg)长疗程或多疗程反复治疗的方法较好。泡型包虫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晚期病人疗程可达3~5年,甚至终生维持治疗。
4.2.2 适应证
4.2.2.1 囊型包虫病。
4.2.2.1.1 继发性腹腔、胸腔包虫病。
4.2.2.1.2 多脏器、多发囊或多次手术后复发的包虫病人。
4.2.2.1.3 早期发现的包虫病人。
4.2.2.1.4 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4.2.2.2 泡型包虫病:不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晚期病人,肺、脑转移者。
4.2.2.3 手术前后病人进行2~3个疗程有控制术中原头节移植和防止复发的作用。
4.2.3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禁用。
5 预防
5.1 实行家犬管理和吡喹酮驱虫。
5.2 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
5.3 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
5.4 在泡型包虫病高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本病的措施。
5.5 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