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知识 > 正文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3.1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

  3.2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野病毒确诊病例。

  3.2.1病史

  与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

  3.2.2临床症状

  3.2.2.1早期可有发热、烦躁不安、多汗、恶心、项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症状。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身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

  3.2.2.2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萎缩)。

  3.2.2.3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者。

  3.2.2.4疑似病人60d后失访。

  3.2.3实验室检查

  3.2.3.1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

  3.2.3.2发病后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IgM抗体。

  3.2.3.3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IgG抗体明显升高,血液与脑脊液IgG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置(正常值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脑脊液为200-400:1)。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疑似病例加3.2.1加3.2.21;或疑似病例加3.2.2.2;或疑似病例加3.2.2.3;或疑似病例加3.2.2.4;或疑似病例加3.2.3.2;或疑似病例加3.2.3.3。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1。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