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知识 > 正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要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流脑,尤其是暴发型流脑病情进展迅速,主要死因为败血症导致的休克、DIC和脑水肿脑疝。因此,及早的诊断、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本病治疗的基础。对疑似病例要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1、普通型的治疗

  1.1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1.1.1青霉素G:尚未发现明显耐药。为治疗流脑首选抗菌药物,宜大剂量使用,以使脑脊液含量达到有效浓度。

  1.1.2氯霉素:重病人可联合应用青、氯霉素。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

  1.1.3头孢菌素:首选头孢曲松钠。抗菌活性强,疗效类似于青霉素,但价格较高,宜用于不能应用青霉素的重症病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1.2对症治疗:应保证热量及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予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4~6小时一次,可重复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2、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2.1休克型治疗

  2.1.1尽早应用抗菌药物:可联合应用青、氯霉素,或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腭用法同前,但首剂应加倍。

  2.1.2迅速纠正休克:①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治疗:原则为“先盐后糖、先快后慢”。根据监测血pH值或CO2结合力,用5%碳酸氢钠液纠正酸中毒。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基础上,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纠正异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改善微循环,常用的药物为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

  2.1.3DIC的治疗:如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及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且血小板急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时应高度怀疑有DIC,宜尽早应用肝素,应用肝素时,用凝血时间监测,调整剂量。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5~3倍为宜,如在2倍以下,可缩短间隔时间,增加剂量,如超过3倍,可延长间隔时间或减少剂量。如有明显出血,可输入有肝素抗凝的新鲜血。肝素治疗持续到病情好转为止。

  2.1.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症为毒血症症状明显的病人。有利于纠正感染中毒性休克。

  2.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2.2.1抗菌素的应用:同上。

  2.2.2及时发现和防治脑水肿、脑疝:治疗关键是及早发现脑水肿,积极脱水治疗,预防发生脑疝。可用甘露醇治疗,用法同前,此外还可使用白蛋白、速尿、激素等药物治疗。

  2.2.3防治呼吸衰竭:在积极治疗脑水肿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治疗。

  2.3混合型的治疗

  此型病人病情复杂严重,治疗中应积极治疗休克,又要顾及脑水肿的治疗。因此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针对具体病情,有所侧重,二者兼顾。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