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知识 > 正文

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两个菌的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径0.6~0.8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状,排列较不规则,单个、成双或4个相联等。

  二、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血清、血液等的培养基中方可能生长。最常用的是经80℃以上的加温的血琼脂平板;由于血液经热变色似巧克力,故名巧克力(色)培养基。专性需氧,5%CO2条件下生长温度为37℃,低于30℃不生长。最适宜pH为7.4~7.6。37℃孵育24h后,形成直径1.0~1.5mm的无色、圆形、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

  三、生化反应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四、抗原结构与分类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抗原组分有四种。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目前国外已分成A、B、C、D、X、Y、Z、29E、W135和L等10个血清群。我国建立了H、I、K三个新血清群,故总计13个血清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菌外膜蛋白组分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3.脂多糖抗原与大肠埃希菌间有交叉反应。

  4.核蛋白抗原无特异性,与肺炎链球菌者相同。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在温室中3h即死亡;55℃5min内被破坏。1%石炭酸、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可迅速使之死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