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卫生标准 > 正文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的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本病危害严重。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引起发病和流行。人普遍对本病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

  自从5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钩端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改善,本病呈下降趋势,由于本病的宿主动物多,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存在潜在流行的危险。

  我国2000年预防保健目标要求本病发病率下降40%,为此制定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对保证人民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普遍易感。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非典型病例亦较多。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分离钩端螺旋体和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0d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

  3.2 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

  3.2.1 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3.2.2 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3.2.3 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3.2.4 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3.2.5 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3.2.6 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以上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有五个类型钩端螺旋体病(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

  3.3 实验室诊断

  3.3.1 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旋体[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1]。

  3.3.2 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3.3.3 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3]。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1加3.2.1和3.2.2、3.2.3中任何一条。

  3.4.2 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2.4或3.2.5或3.2.6中任何一条。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或3.3.2或3.3.3中的任何一条。

  4 处理原则

  4.1 早期发现病人,向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早期治疗。以青霉素注射为首选疗法,有特效,但应注意赫氏反应的预防[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B1.2.5]。对病人排泄物作消毒处理。

  4.2 对易感人群的应急措施

  在同时间同地区内接触同一疫源的人群中,如有一人发病,对其余人(未接种钩体菌苗)也应注射青霉素,或口服强力霉素等应急措施进行预防治疗。

  4.3 对易感人群的免疫预防

  对进入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易感人群,进入疫源地前15d应进行钩端螺旋体菌苗全程基础注射。

  4.4 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进行鼠密度、带菌率的监测和野外灭鼠,降低鼠密度。

  4.5 对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开展猪的带菌率的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传染源家畜管理,圈猪更新,降低猪的带菌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