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小儿常见病症——脑积水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脑积水是指大量脑脊液贮积于颅腔内,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6个月到7岁小儿。临床分阻塞性与交通性脑积水两大类。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存有差别,若能根治其病因,有可能完全治愈,智力发育也良好。部分患儿病情可自然静止,不再发展。本病中医称“解颅”。

  【病因病理】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胎元禀赋不足,肾虚骨弱,髓海空虚,水液无以气化,可致颅囱逾期不合,头颅增大。或因大病之后,肾阴耗损,水不涵木,肝心之火上炎,蒸灼脑髓,髓热而使颅为之开解。后天失调,脾运失常,水湿停留,上泛于脑,水积脑髓而头大颅解。若外感时邪,热毒壅滞,上攻于脑,脑络阻塞不通,气血瘀滞,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要点】

  1.颅囱逾期不合,颅骨缝分离、增宽,头颅增大,额部宽大而面部较小,眼球向下呈落日状,头皮静脉怒张,可有烦躁,呕吐,惊厥等症状。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3.头颅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分开,蝶鞍增宽。CT扫描提示脑皮质变薄,脑组织面积减少,脑室增宽扩大。

  【辩证分型】

  1.邪热壅滞症状:头颅逐渐增大,颅缝分离,头皮光亮,青筋暴露,囟门高突,发热面赤,气促唇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甚至出现惊厥,舌质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时邪热毒灼伤脑络,火热之气壅滞于脑,气血流通不畅,故头颅渐增大,颅缝开解。里热炽盛则发热面赤,便干搜赤,舌红苔黄等。邪毒内炽,引动肝风,则可惊厥。

  2.脾虚水泛症状:头颅增大,颅缝分离,头皮光亮,叩之破壶音,目珠下垂,睡时露睛,两眼无神,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呆少食,大便稀塘,音质淡,苔白,脉细濡。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正常运化输布,水湿内生,凝而上泛于脑,故头颅增大,颅缝开解等。脾虚气弱,则睡时露睛,两眼无神,纳果面黄等。脾虚运化失司,则大便稀塘。舌淡苔白,脉细儒,均为脾虚水泛之象。

  3.肾气亏损症状:生后囟门逾期不合,颅缝开解,头颅增大,颈细体瘦,神情呆钝,面色眈白,烦躁不宁,甚至呕吐,惊厥,舌质淡,苔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先天不足,肾精亏损,脑髓不充,故国门逾期不合,头颅增大。脑髓虚亏,则神识呆钝。肾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烦躁不宁,肝风内动则出现惊厥,肝木犯上则见呕吐。

  【分型治疗】

  l.邪热壅滞治则: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主方:犀地清络饮加减。

  加减:发热面赤,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10克(后下)、生山桅10克;抽搐者,加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犀地清络饮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剂。方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即组成犀角地黄汤的药物,起清热凉血作用,连翘清热解毒,桃仁活血化瘀,富蒲化痰开窍,竹沥清化痰热。犀角可用水牛角替代。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  连翘10克知母10克  生山桅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菖蒲10克  钩藤10克(后下)

  2.脾虚水泛治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主方:附子理中汤、五菩散加减。

  加减:面黄形瘦,加黄芪10克、当归10克;纳果食少,加神曲10克、麦芽15克;大便稀溏,加山药10克、车前草30克;头皮光亮,加丹参10克、地龙10克。

  主方分析: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温补脾肾的附子组成,有温阳健脾的功效。五苓散为温阳利水之剂,方中茯苓、猪苓淡渗利水,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化湿,桂枝通阳利水。

  处方举例:

  熟附子6~10克(先煎)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猪菩10克  泽泻10克  丹参10克  干姜3克  桂枝10克  甘草6克

  3.肾气亏损治则:补肾益髓,温补元阳。

  主方:补肾地黄九加减。

  加减:气血虚弱,加黄芪10克、当归10克;头大颈软,加杜仲10克、续断10克;四肢抽搐,加天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白芍10克;面(白光)神呆,加灵芝10克、菖蒲10克、紫河车粉3克(吞服)。

  主方分析:补肾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而成。方中六味地黄丸补益肾气、健脾固精,鹿茸补肾益精,牛膝强壮筋骨。

  处方举例:

  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女贞子10克  杜仲10克  山药10克  丹皮10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鹿角10克(先煎)牛膝10克

  【中成药】

  1.济生肾气九  每日2次,每次3~6克吞服。

  用于肾气亏损。

  2.补中益气儿  每日2次,每次3~6克吞服。

  用于脾虚水泛。

  3.牛黄上清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邪热壅滞。

  【简便方】

  1.僵蚕、蝉蜕、瓜萎仁各15克,姜黄、生大黄、杏仁、厚朴、本各6克,水煎服。用于脾虚水泛。

  2.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10克,桃仁、红花各6克,肉桂3克,代赭石15克,水煎服。用于肾气亏损。

  【其它疗法】

  外治法  柏子仁120克,天南星、防风、白芷、羌活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60克,用猪胆汁调匀,摊于纱布上,敷颅开之处,用纱布包扎,干后润以淡醋,3日换1次药。用于各型脑积水。

  【注意事项】

  1.做好产前检查,预防难产分娩时避免产伤,防止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提倡优生优育。

  2.  加强对婴儿护理,注意寒温调摄,防止各种感染。

  3.对患儿加强观察,注意囱门的变化。每日测量头围,了解病情的发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