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研经言[卷二]释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卷二]释痰

  仲景书有浊唾,有涎唾。涎唾,后人或称淡唾。淡言其薄,以别于浊唾也。淡字去加即为痰。《巢源》而下,唾皆称痰,即于唾之不薄者,亦称痰不称唾。如凝唾谓之胶痰,粘唾谓之腻痰,皆与古书相戾也。第古人名病,必名其所可见,薄唾称淡,有淡可见,若无淡可见,焉得冒淡之名?因知《金匮》四饮中之痰饮,虽本一作痰,而走于肠间之水,淡不淡尚未可卜,仲景亦必不凭空名之。淡饮之淡,当为流字之误。走于肠间,正谓其流,与溢字、悬字、支字,皆是状其水行以为别。水之行象,必得此四者方备。《巢源》论饮,悉本《金匮》,于四饮独无淡饮,有流饮,所列流饮症状,正即《金匮》之淡饮,隋时《金匮》不误,巢所据足为的证。《千金翼》配入留饮为五次,改悬饮为饮,支饮为淡饮,而于肠间动作有声之饮,亦作流饮,与巢氏合。缘“流”字似淡,传写误之,寻又改为痰,其迹显然。近有粗知训诂者,谓痰字从炎,病必属火。根据彼论治,岂不大谬信乎?辨之不可不审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