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龙眼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龙眼叶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发表清热,解毒,燥湿,主感冒发热,疟疾,疔疮,湿疹。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拼音名」Lónɡ Yǎn Yè

  「英文名」Longan Leaf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叶或嫩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采收和储藏:老叶全年均可采收,嫩芽早春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龙眼 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mm,两面均被黄褐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状,不开裂,直径1.2-2.5cm,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化学成份」叶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鞣酸(tannic acid),无羁萜(friedlin),表无羁萜醇(cpi-friedelanol),16-三十一烷醇(16-hen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其β-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β-D-glucoside)。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解毒;燥湿。主感冒发热;疟疾;疔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2.《本草求原》:洗疔、痔、疳疮、烂脚。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