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火焰草

  火焰草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的全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热毒疮疡,乳痈,丹毒,无名肿毒,水火烫伤,咽喉肿痛,牙龈炎,血热吐血,咯血,鼻衄,外伤出血。

  「拼音名」Huǒ Yàn Cǎo

  「别名」红瓦松、狗牙风。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S.drymarioides Hancevar.stellariifolium(Franch.)Hanc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火焰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15cm.全株被腺毛。茎直立,较纤细,有多数斜上分枝,基部略木质化。叶互生;叶柄长4-8mm;叶片正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20mm,宽5-10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全缘。总状聚伞花序,顶生,疏分枝,花多数;花梗长5-10mm;萼片5,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2mm;花瓣5,黄色,披针状长圆形,长3-5mm;雄蕊10,2轮,较花瓣短,花药肾形,黑紫色;鳞片5,宽匙形至宽楔形,先端有微凹;心皮5,近直立,长圆形,先端突狭成短花柱。蓇葖果,上部略叉开,基部合生。种子长圆状卵形,长0.3-0.5mm,有纵纹,淡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山谷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热毒疮疡;乳痈;丹毒;无名肿毒;水火烫伤;咽喉肿痛;牙龈炎;血热吐血;咯血;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50-10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