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研经言[卷二]温疟说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卷二]温疟说

  古者于冬伤于寒不即发,至春遇温而病者,及冬中于非时之暖不即发,至春遇温而病者,皆胃之温。故仲景既存《素问》、《伤寒》成温之论,复于冬有非节之暖称为冬温。以温之言蕴,所蕴不同,而为蕴则同,故通为温。《巢源》温病候、温毒候,皆两存之,固深于仲景者也。准此以推,夏之暑亦当如是。夏伤于暑不即发,至秋遇风而病者,及夏伤于非时之寒不即发,至秋遇风而病者,皆谓之疟。故《素问》疟论有夏伤于暑之疟,而生气通天及金匮真言夏暑汗不出秋风之疟,以疟之言疟,为疟不同,而所虐则同,故通为疟。惟仲景专为“寒”字立论,故不及夏暑即发、不即发之病,而《巢源》以下亦仍之,而不复分晰也。春主温,故温性缓,缓则性长,故为病壮热,而其脉为缓弱;秋主风,故疟性暴,暴则性短,故为病休作,而其脉紧弦。温宜于下,则疟宜于吐。治疟之常、蜀,犹治温之硝、黄也。惟温在冬月,故发有先后重沓,则治有汗、下兼施,与疟之吐、下兼施,微有不同者此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