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五眼果树皮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五眼果树皮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主疮疡,烫火伤,阴囊湿疹,痢疾,白带,疮癣。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Wǔ Yǎn Guǒ Shù Pí

  「英文名」Bark of Axillary Choerospondias

  「别名」南酸枣、酸枣、酸醋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Spondias axillaris Roxb.]采收和储藏:树皮全年可采,晒干或熬膏。

  「原形态」南酸枣 落叶乔木,高8-20m.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40cm,小叶柄长3-5mm;小叶7-15枚,对生,膜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长4-10cm;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5室;花柱5,分离,长约0.5mm.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cm,径约2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果核长2-2.5cm,径1.2-1.5cm,先端具5小孔。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喜光,速生,适应性强。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但不耐寒,要求充分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除过酸过碱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果实夏、秋季成熟,采回晾干后,即可播种。因种子坚硬,用湿沙擦种皮,冷天浸种1d.条播或穴播,行株距30cm×30cm开穴播。覆土4cm,浇水,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当苗高35cm左右即可定植。

  「化学成份」树皮中含柚皮素(naringenin),南酸枣甙(choerospondin)。

  「性味」酸;涩;凉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主疮疡;烫火伤;阴囊湿疹;痢疾;白带;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杀虫去腐。治疮疡溃烂,绣球风及疳疔。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烫火伤,疮毒。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