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温病条辨》秋燥(中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00.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气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101.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主之。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102.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汪按: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其有湿未退而燥已起,及上燥下湿,下燥上湿者,俱见湿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