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研经言[卷四]瘪螺痧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卷四]瘪螺痧辨

  光绪纪元之十一年夏秋,有疫盛行于大江之南,其症恶寒、四逆、头疼、体酸、短气、汗出,或吐泻,湖中死者日数十人。人以其指头之肌之陷也,谓之曰瘪螺痧;又以其半日辄死也,亦曰六时痧、曰子午痧。嗣后间数岁或一岁辄复行,至今十年未已。客有问余者曰∶何气使然也?古人亦言之否?笑应之曰∶天止六淫,人止五志,病虽百变,不出两端,自仲景着论而后,至于唐宋而降,治法备矣。循途守辙,弗之有误,医者之能事毕矣,然而人以为数见不鲜也。其黠者因摘古人之所略,矜言创获,以新一时之耳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故于热病必称白,曰此古书所无也;于喉风必称白喉,曰此古书所无也。如此方可动人听闻,把持由我,而其术易行。呜呼!巧则巧矣,抑思其所用方,果能外古人治热病与喉症之方乎?吾知其名可改,其法不可改也。今瘪螺痧即暑月之中寒耳!其吐泻者即霍乱耳!其正名自在古人论中,所传治瘪螺痧十余味一方及雷公散,皆古人治霍乱及暑月中寒之常法,何奇之有?吾子徒受人愚耳!每见虚弱人手浸冷水久,或猝遇大冰雪,皆令螺瘪,何独为痧异?其痧而死也,死于汗,死于泻,非死于瘪螺。不死于瘪螺,即不言瘪螺也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