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研经言[卷三]阴脉阳脉解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卷三]阴脉阳脉解

  前论阳脉候先受,阴脉候后受者,其义本之叔微。叔微于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则云先受温,后受湿,以彼准此,义当如是,并以知温脉濡弱也。经意谓邪中于人,其兼及表里者,当阴阳如一,如温疟是。若先受某邪,后又受某邪,则先之兼见于阴者,必退而并于阳,斯后之独见于阴者,乃得而乘于阳。风温、温毒、温疫脉法皆如是。后者之不得陷于阳也,以阳有宿邪也;先者之不得越于阴也,以阴有新邪也。新者欲下不得下,宿者欲上不得上。不得下而因汗之,则宿者随新者以俱升而病剧;不得上而因下之,则新者随宿者以深入而病变。此二变者皆难治。必明于温热之脉法,而后温病可诊也;亦必明于温病之诊法,而后温病可治也。所以温病大法禁汗下偏行之治,而宜汗下并行之治,萎蕤汤汗下并行之方也。由萎蕤而推之他方,思过半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