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肾岩翻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肾岩翻花首见于《疡科心得集》:“夫肾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又名翻花下疳、阴茎岩。

  肾岩翻花是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炽,肝经血燥,火邪郁结,逐渐恶变而成。以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阴茎的癌病类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阴茎癌。

  [诊断依据]

  1.多发于30~60岁。

  2.好发于包皮内板、冠状沟及龟头部。

  3.初起为丘疹或疣状或溃疡病变,典型者呈菜花状,有特异恶臭或脓性分泌物。

  4.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核肿大。

  5.活体组织病理切片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阴茎痰核:在阴茎内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硬结,同房举而不坚且痛,终不溃破流滋,亦无异味。

  2.外阴臊疣:有不洁性接触史,在冠状沟或包皮内板上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外形呈乳头样或菜花状,易糜烂、渗液,有异臭,赖组织活检鉴别之。

  3.阴茎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壮年,初起为冠状沟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色淡红,质软,生长缓慢,继而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组织活检可予鉴别。

  4.阴茎角;是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在冠状沟处突起桔黄色粗糙的条状或柱状物,边缘清楚,硬似羊角,须赖组织切片鉴别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硬下疳:有不洁性接触史,为梅毒初期病变,初起于龟头起粟粒大丘疹或硬结,渐色紫腐烂,中间如臼,四周坚硬凸起,形如缸口,不甚疼痛,不易出血,约一个月可自愈。

  [辨证论治]

  1.肝郁血瘀证:阴茎冠状沟附近有丘疹、结节、疣状物,逐渐增大,溃后流滋水或流血水,或有疼痛,舌淡苔薄,脉弦或涩。疏肝化瘀。

  2.肝经湿热证:阴茎部溃疡,肿胀疼痛,翻花如石榴状,渗血渗液,恶臭难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化湿解毒。

  3.阴虚火旺证:病变后期,阴茎溃烂,尿频尿痛,排尿不畅,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脉弦细数。滋阴降火。

  4.气血两虚证:病变晚期,阴茎溃烂,形成尿漏,甚则阴茎溃烂脱落,身体瘦弱,饮食不思,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益气生血、补脾健胃。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