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嗜热菌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嗜热菌

  嗜热菌俗称高温菌,广泛分布在温泉、堆肥、地热区土壤、火山地区以及海底火山地等。

  兼性嗜热菌最适宜生长温度在50-65℃之间,专性嗜热菌最适宜生长温度则在65-70℃之间。在冰岛,有一种嗜热菌可在98℃的温泉中生长。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含硫热泉中,曾经分离到一株嗜热的兼性自养细菌——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它们可以在高于90℃的温度下生长。

  近年来,这种细菌已受到了广泛重视,可用于细菌浸矿、石油及煤炭的脱硫。在一些污泥、温泉和深海地热海水中,生活着能产甲烷的嗜热细菌,生活的环境温度高,盐浓度大,压力也非常高,在实验室很难分离和培养。嗜热真菌通常存在于堆肥、干草堆和碎木堆等高温环境中,有助于一些有机物的降解。

  在发酵工业中,嗜热菌可用于生产多种酶制剂,例如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菊糖酶等,由这些微生物中产生的酶制剂具有热稳定性好、催化反应速率高,易于在室温下保存。

  近年来,嗜热菌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就是将水生栖热菌中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用于基因的研究和遗传工程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