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中国古代中医药篇——针灸铜人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古代中医药篇——针灸铜人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根据古代医学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人体各个部位,有运送全身气血、沟通身体上下、内外之功能。穴位则是经络系统的控制机关,刺激穴位可以起调节经络系统作用。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汉晋时逐渐完备,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命翰林医官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为法定教本在全国颁布。为了便于该书的长久保存,同时将《图经》刻在石碑上。

  在书成的次年,王惟一又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据记载,当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向铜人体内灌满水,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得准确,水就会由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以此考定成绩。两件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在相国寺内有“针灸图石壁堂”,堂内除针灸铜人外,其后壁上嵌有针灸图经刻石。针灸铜人不仅是实用的医学模型,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北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铜人上总穴位有657个,穴名354个,开创了应用铜人进行教学的先河,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和考试的工具,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