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集成多方资源互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集成多方资源互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天府之国成都今天开幕的“2002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签字。这份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局、院与四川、吉林等10个省市政府订立的被称为“战略联盟”的协议,将从今天开始生效。科技部的一位官员在签字仪式上称:战略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中药现代化工作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特色,集成多方面资源,形成协调一致,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确保我国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他还说:早在1998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就与四川省政府共同开展了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此后,科技部又先后在吉林、云南、贵州、湖北、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建立了8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及宁夏等11个重要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同时,还在上海设立了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以四川为例,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迎接加入 W TО的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四川的中医药产业做强做大,四川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把以科技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上了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过精心准备和积极努力,1998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准同意四川省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

  3年多来,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已引进医药项目25个,投资规模达30.15亿元;研究开发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按新机制组建的7个研究开发中心进展良好,其中5个中心已与企业实施联合,已有61个中药新药获得批准进行临床试验,47个新药获得批准生产。四川科技厅先后从科技三项费中集中支持了1100万元,使30余个二类以上新药研究开发得到扶持,现已有10多个完成临床前的研究;药材生产体系建设顺利展开,按国家 G MP原则启动的两批共30种川产道地和主流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已形成,示范面积已达3.2万亩,辐射面积94万亩,带动农户167260多户;中药制药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全省已有46家医药企业通过了国家 G MP认证,去年全省中药工业产值实现52.27亿元,有17家中药企业10个中药品种销售收入超过亿元;配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建设,药品电子商务试点,都在按计划进行,各类发展基金,技术交易机构也在配合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训、营销服务等各项建设正在完善之中。

  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合作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和以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科技创新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原则,优势集成原则,开放合作原则等;合作的内容是:事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政策的倡议和建议,基地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订,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研究,基地中药材保护和系统开发,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的跨地区组织实施和省级重大攻关项目联动等。

  四、建立“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工程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肖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甄永苏、于德泉提出建立“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工程中心”的建议书。在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药资源的过度和无序开发,导致药用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和连带生态环境的恶化,药用动植物濒危物种频频告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这反映了我国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缺少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缺少对中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家战略规划和统一的领导及协调,缺少保护中药资源的有力措施。由于中药资源保护长期无主管部门,资源管理几乎处于空白,加之资源普查长期中断,造成事实上的家底不清,导致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缺乏基础数据,无法正确引导中药材的生产。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就会危及中医中药的发展。

  因此,建立国家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进行全国重点中药材资源调查,是一个关乎中医中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败的大事,也是关乎国民健康的一个迫在眉睫和无法回避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关于“国家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及全国重点中药资源调查”项目建议书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非常重要的。该建议书首次提出:建立全国中药监测系统(重点中药资源数据库及决策系统、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及资源蕴藏量的预警系统、药材基地数据库和网络系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动态管理系统、重点药材生产适宜分析和生产基地选址预测系统、中药材 G AP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6个软件系统)、国家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6个国家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5个种质收集园圃和2个基因库)等一整套中药保护体系,通过这些保护体系保护濒危中药材的90%,评价种质资源1000种,筛选核心种质100种,保存基因资源6000份。同时利用群落分类、卫星遥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展开100种重点中药资源调查,取得准确的新资料,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该建议书立足于人民健康事业及国家行业发展的高度,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议书目标明确,方法新颖、成熟,技术路线可行,运营机制完整。为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立项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工程中心”。

  五、 加强中药监督管理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强中药监督管理首先是规范中成药研究与审批,从源头上促进中药质量的提高。国家药监局于1999年相继颁布了新修订的 G CP、GLP,并在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中积极推行。国家药监局还采取措施,依法规范中药新药审批,对审评机制和专家审评方式作了调整、改革,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是规范中药生产与流通。中成药生产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 MP)的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01年底,共有200多家中成药工业企业及车间通过 G MP认证。这些企业从厂房环境、设备设施到生产管理都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貌。国家药监局今年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G AP),提倡中药农业的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初步统计,已有80多个中药企业,建立近百个药材生产基地。这些“公司+农户”产业化、企业化药材种植基地的出现,有利于中药材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快了我国中药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是强化对上市中药的监督。1999年以来,年均中药抽验数量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对于发现的假药案,坚决予以打击。在加强中药流通监管的同时,国家药监局大力推进《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 SP)和连锁经营。到2001年底,已有58家经营企业通过 G SP认证。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跨省连锁经营企业58家。这些企业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加强质量管理,体现了传统中药商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第四是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促进中药产业结构进步。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不仅减少了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更促使企业对保护品种下力气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使品种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为中药产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是加强中药监督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98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重点就植物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有关问题,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双边、多边合作,为中药走向国际创造好的环境。

  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尽管做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讲,加强中药监管、促进中药现代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药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扶正、祛邪两手硬,标本兼治。在进一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同时,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力争做到以正压邪。重视中药特色,重视继承,又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使中药与时俱进。 在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后,经研究,国家药监局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依法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促进饮片现代化。国家药监局将努力发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对促进中药饮片质量与饮片产业的现代化的作用,促使饮片和饮片业有显著的变化。

  第二,把加快推行 G AP与实施药材批准文号管理相结合,促进中药材与中药农业的现代化。要把 G AP的实施与西部开发、恢复生态及发展绿色药材结合起来;要逐步把中成药工业企业 G MP认证与中成药主要原料的 G AP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中药商业企业 G SP认证与主要货源的 G AP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还要把实施 G AP和中药饮片、中药材批准文号相结合,加大推进 G AP的力度。要让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依托科技进步,组织农民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使中药农业按中央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健康发展,促进中药农业现代化。

  第三,以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为中心,促进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国家药监局已从中药注射剂开始,要求企业逐步建立指纹图谱质量标准,并将逐步扩大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范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起草工作,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药国家标准,增加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体现中药标准的现代化。

  第四,完善中药审批,加强临床试验管理,促进中药科研现代化。结合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贯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精神,面对加入 W TO的新形势,国家药监局将继续深化中药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中药新品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提升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要加强政府交流,促进中药国际化。要积极加强与各国政府药品行政管理部门的接触,特别是在有关国家制定传统药(特别是中药)管理办法和相关质量标准,以及对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方面加强合作,努力为中药走出国门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药国际化。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