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流行性感冒病毒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1.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结构由内至外分为3部分:

  (1)核心:是单负股RNA(7~8个片段),与核蛋白组成核糖蛋白(RNP),并含有RNA多聚酶。核糖蛋白即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核蛋白抗原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型特异性;

  (2)基质蛋白(M蛋白):位于包膜与核心之间,抗原性稳定,亦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包膜表面有两种病毒编码的糖蛋白刺突,一种称血凝素(HA),另一种称神经氨酸酶(NA),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HA能与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简称血凝。HA具有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和中和病毒,是主要保护性抗体。

  人的流感受病毒根据RNP和M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的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3,N1~N9)。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易发生变异。其变异有两种形式:一种变异幅度小,属量变,称抗原漂移。这种变异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另一种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称抗原转换。由于人群推动原有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或发生世界性流行。

  2.致病性和免疫性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病毒经飞沫传播病毒仅在呼吸道局部增殖,一般不侵入血流。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易继发感染导致肺炎。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牢固的免疫力。保护性特异性体液免疫包括呼吸道局部SIgA和血清抗体,为抗-HA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