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针灸治疗 > 正文

针灸镇痛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针灸治痛,确有疗效,其治痛效应可达“立杆见影”之程度。从中医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针灸治痛之机理。从中医学观点来看,针灸治痛大体通过三个途经,①病因治疗:纠正和消除使气血瘀滞、运行障碍的因素;②病机治疗:通经络、调气血,以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状态;③症状治疗:宁心安神,阻断恶性循环。这三者常常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但其中“通经络、调气血”是解除疼痛的关键一环。

  外感风寒头痛:针刺风池、曲池、合谷等穴,可驱散外邪,从而使营卫调和,气血运行归于正常,通过消除病因,阻断病因对气血运行的干扰,而起到治痛的作用。

  中医对疼痛的病机已有明确的定律:“痛则不通”,“通”即指气血运行流畅正常无阻滞现象。针灸能行气行血,起到“通”的作用,故可以达到鼓舞气血运行加速的作用。当脉道不滑利、气血运行受阻时,针灸可以通调脉道,促进气血运行滑利。当气血瘀滞不行时。针灸可以活血化瘀,恢复气血运行。总之,针灸可以通气血达到“通”的状态,改善致痛的病理条件,起到治痛的作用。

  针灸治痛的效果,单纯的用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变化来解释,是不全面的。在针后几分钟内或更短的时间内止痛,瞬间将病因和病理变化消除是不容易的,而取得即刻效应,只能是对痛觉反应的阻断。抑制痛反应需要心对疼痛性病理变化-气血运行障碍有所感受。《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心躁则痛甚,心寂则痛微。”针刺对痛反应的抑制,不单是缓解症状,解除痛苦,它可以直接影响病理变化,帮助改善气血运行,将疼痛的病理过程引向良性循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