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破伤风梭菌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破伤风梭菌芽胞与菌体形成鼓槌状。常用疱肉培养基培养。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羽毛样菌落,菌落周边有轻度β-溶血。细菌繁殖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芽胞的抵抗力强。

  2.致病物质

  产生两种外毒素,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是:

  (1)机体出现深部伤口;

  (2)伴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3)坏死组织多而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

  细菌只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流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症状体征。

  4.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对伤口用双氧水(H2O)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2)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4)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