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免疫的概念
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是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
2.人工免疫的分类
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主动免疫
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含有具有抗原性物质的生物制品被称为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3.疫苗的种类
(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灭活疫苗是用经理化方法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伤寒、百日咳、霍乱、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狂犬病、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均已被制成了灭活疫苗。
(2)减毒素疫苗
减毒素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持久,有减毒活疫苗恢复毒力,在接种后引发相应疾病的报道。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卡介苗、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3)类毒素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采用细菌类毒素制成的疫苗。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的、失去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的细菌外毒素。接种类毒素可诱生机体产生相应外毒素的抗体。这种抗体被称为抗毒素。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常用制剂的有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等。
(4)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采用病原体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成分制成的疫苗,例如,采用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提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制成的乙型肝炎疫苗;采用从细菌提取的多糖成分制备的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杆菌的多糖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采用重组DNA技术和细菌发酵或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蛋白多肽类疫苗。如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再将此表达载体转入细菌或真核细胞,然后培养的细菌或细胞生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这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就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
(6)DNA疫苗
DNA疫苗是携带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这种质粒。在直接接种机体后,可自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白多肽,后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4.常见的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
(1)抗毒素
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而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破伤风抗毒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用于预防破伤风的抗毒素。抗毒素多为马血清。该制剂对人而言属异种蛋白,反复多次使用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混合血浆或胎盘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该制剂含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肌肉注射此制剂可对甲型肝炎、丙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感染有应急预防的作用。
5.计划免疫
根据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情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此为计划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