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A.1 非随机性效应
A.1.1 非随机性效应可出现在受到足够大剂量照射的任何器官或组织,其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可能存在剂量的阈值。在发生电离辐射事故情况时,个人可能遭到急性照射出现非随机性效应,出现非随机性效应常见的器官和组织有骨髓、肺、甲状腺、眼晶体、生殖腺和皮肤。
A.1.2 正常人群受到γ射线照射时,若剂量低于下表A.1所列值,预期不会出现非随机性效应。
A.1.3 正常人群受到小剂量γ射线一次全身外照射后,主要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早期临床症状,在受照后1~2d内可自行消失,见表A.2。
A.1.4 皮肤受照射的反应有各种不同效应,最早观察到的效应是暂时性红斑、暂时性脱毛。随着剂量增加,出现永久性脱毛、干性或湿性脱屑、皮肤变色、水肿、水泡形成等,严重者出现溃疡、坏死、萎缩和纤维化。效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出现持续时间,取决于照射条件。
A.2 随机性效应
A.2.1 随机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的大小无关,但其发生率取决于剂量。可能不存在阈值。
最主要的随机性效应是诱发癌和各种严重的遗传疾患。
A.2.2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放射防护用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癌的危险度见表A.3。
A.2.3 电离辐射照射的危险度随受照个体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女性受照后诱发致死性癌症估计为1.5×10-2Sv-1;而男性受照后诱发致死性癌症为1.0×10-2Sv-1。又如胎儿或幼年儿童辐射诱发致死性癌症的可能比均值(1.25×10-2Sv-1)高出两倍。妇女甲状腺癌比男人高出2~3倍。已证明摄入低碘人群的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A.3 胎内照射
A.3.1 胎内照射所致效应中最引人关心的是畸型小头症和智力严重障碍。妊娠8~15周内受到照射而发生严重智力障碍的危险度为0.4Sv-1。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阈值;妊娠15周后受照危险度较小,并可能有阈值;妊娠8周之前受照,尚未发现有这种危险。
A.3.2 胎儿受照后,诱发儿童期致死性恶性肿瘤也是胎儿照射后要关注后果之一,其危险度略高于成年人的危险度,即2.3×10-2Sv-1。
A.3.3 没有证据证明妊娠早期(妊娠8~15周内),在短期内受到小于100mGy的照射,能产生致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