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知识 > 正文

麻风病控制措施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麻风病控制措施:

  (一)人群预防

  即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传播、预防残疾。

  广泛卫生宣教,宣传麻风病的症状、早治早好、免费治疗,克服歧视、恐惧心理。在流行区做到家喻户晓。各地、各级医生应能发现疑似病例,作到不误诊、不漏诊。各级皮肤科医生有职责会诊。

  (二)个体预防:

  对新病人的家属每年进行一次体查,看有无可疑症状,至少5年。对患者进行确珍后,立即开始规则性服MDT。利服平有极强的杀麻风菌作用,服用第一剂MDT三天内即可失去对他人的传染性。与此同时应对MB患者的鼻、口腔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

  麻风菌的活力低于结核菌,无需特别防护和消毒。检查病人后仅需用肥皂流水洗手,污物焚烧或煮沸30分钟,衣物暴晒2小时。

  (三)流行期疫区管理:

  对患者家属及近邻进行监测并向群众卫生宣教,无其它特殊管理。

  (四)其他:

  1、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病程和MDT治疗过程中以及疗后的1~2年内均可发生I型或II型麻风反应,是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神经损伤和残疾,因此在治疗中及停MDT时,均应告诉患者如有可疑(麻风反应)症状,应及时就诊。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1)I型(逆行)反应:

  发生在MB(LLs-BL-BB)和PB(BT)麻风,是急症,必须及时对症处理,否则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和残疾。表现为原皮肤损害红肿,也可出现新皮疹,有周围神经肿大、疼痛,可伴有突发性面瘫(嘴歪,不能闭眼),手、足、肌瘫和/或手、足、面部水肿等。重时有体温上升,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2)II型(红斑结节)反应:

  主要发生在MB(LL-BL)麻风,表现为在面部、四肢伸侧等处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数个或成群的有触痛的结节性红斑。重时有发热、关节痛、指炎、红斑结节溃疡、神经干肿大疼痛(可伴有新的麻木和肌无力/麻痹),虹膜睫状体炎,睾丸炎等。

  (3)治疗:

  轻度反应:无神经干受累现象,注意休息,用解热、镇痛剂。

  重度反应:有神经受累症状(神经痛、神经肿大和麻木、肌无力等),应卧床,用止痛药物并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置,保暖。在排除禁忌症外,应立即予以强地松,开始剂量可以按1mg/公斤体重计算,但不应超过60mg。重度反应,成人可用到60mg/日,但也应在6个月内逐渐减完。可按以下常用剂量,规则治疗。注意在治疗中可出现的激素副作用,应对症处理,但不应停强地松。

  40mg×1/日,第1、2周;

  30mg×1/日,第3、4周;

  20mg×1/日,第5、6周,从第5周起每2周减5mg/日;

  15mg×1/日,第7、8周;

  10mg×1/日,第9、10周;

  5mg×1/日,第11、12周,至第12周末减完,儿童适当减量。

  以上剂量应每日晨顿服。

  一般用强地松后数日内即可达到症状缓解,但应避免在症状好转时突然停药,或患者自行停药。麻风反应重者,应在所属乡的卫生院接受强地松治疗,服用强地松时不应停MDT。如在完成MDT后出现反应,则在给强地松的同时,再给相应期限的三联MDT。若II型反应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轻度可在服强地松的同时,用1%阿托品眼药水和激素眼膏点眼,重者应转眼科处理。

  2、麻风残疾:

  麻风菌侵犯周围神经,引起炎症反应,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造成残疾。若功能障碍发生在半年以内,并能得到正确处理,可恢复功能;发现晚了,导致残疾;如果处理得当,可使残疾症状改善或不再加重。根据下列残疾分级法在病历人体图形上注明残疾部位和等级。

  (1)残疾分级:

  

  手足可见残疾:外伤,皲裂,溃疡,指趾短缩或弯形,关节勾曲、峦缩。

  麻风性眼病:角膜炎、角膜溃疡、眼脸闭合不全,虹膜睫状体炎。

  对手、足、眼的残疾应根据病情,进行理疗、外科、眼科常规处理。

  (1)自我保护:

  对已有麻木或可见的损伤情况下,应教会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护和功能锻炼以防残疾加重。

  (2)康复:

  病人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活习惯。在社区的同情和帮助下,做一些能胜任的工作;应尽量作到经济自主,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