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知识 > 正文

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鉴别诊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12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发病前12天内有蚊虫叮咬史。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2~5天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3)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

  (4)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二)诊断标准。

  1.疑似诊断: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者,但具有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2.确定诊断:疑似诊断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者。

  (三)鉴别诊断。

  1.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亦类似,与登革热较难鉴别。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出血倾向较轻。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2.甲病毒感染:Mayaro病毒等甲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和基孔肯雅热相似,不易根据临床表现和一般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需要通过特异性检测进行鉴别诊断。由于这些病毒之间存在抗原性交叉,对血清学检测结果需要仔细分析。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是鉴别这些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

  3.传染性红斑:由细小病毒B19引起,首先出现颧部红斑,伴口周苍白,2~5天后出现躯干和四肢的斑丘疹。关节受损表现为多关节周围炎,较多发生在近端指趾关节、掌关节,可侵犯腕、膝和踝关节。细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和核酸检测阳性。

  4.其他:本病还需与流感、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细菌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