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慢性非传染疾病 > 正文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糖尿病

  糖尿病(DM)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这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DM定义,于当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建议使用。

  血糖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不超过180mg/dl,空腹血液浓度比较恒定,正常为70~110mg/dl(3.9~6.1mmol/L),两种单位的换算方法为:1mg/dL=0.0655mmol/L。

  血糖主要来源于:

  (1)食物,米、面、玉米、薯类、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类(乳糖)等,经胃肠道的消化作用转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入血液成为血糖;

  (2)储存于肝脏中的肝糖原和储存于肌肉的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

  (3)非糖物质即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过糖异生作用而转化成葡萄糖。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四条途径:

  ①葡萄糖在组织器官中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②在剧烈活动时或机体缺氧时,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补充身体的急需;

  ③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糖转变为脂肪等。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某些人空腹血糖虽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所需浓度,但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浓度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

  这些病人尚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一般人群为高,在糖尿病防治研究上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胰岛素

  胰岛素来源于胰腺,由胰岛内的一种叫B细胞产生,并释放入血液。胰岛素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主要是降低血糖,一旦缺乏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产生糖尿病。

  “黎明现象”

  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午8~9时。“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而糖尿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著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Somogyi现象

  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和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

  用便携血糖计在夜间0、2、4小时及早上6、8小时连续测定血糖,有助于鉴别早晨高血糖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者,已知有糖尿病而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

  这一型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效处理高危妊娠,从而降低许多与之有关的围生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在妊娠中止后可依其糖代谢紊乱情况再分类为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异常或曾有糖耐量异常。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的一种疾病。它是1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β细胞,导致这些细胞不再产生胰岛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