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心肌的传导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心肌在功能上是一种合胞体,心肌细胞膜的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播,并且可以通过闰盘传播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和收缩。

  1.兴奋传导原理

  兴奋在同一心肌细胞上的传导原理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同,也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同时,局部电流可通过闰盘传播到另一个心肌细胞。

  2.心内兴奋传导途

  径窦房结的兴奋主要通过心内特殊传导系统传遍整个心脏,其传导路径如下: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速度很不均匀,各个部位有很大的差异。如心房肌传导速度约0.3m/s,心室肌约为1m/s,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最慢,约0.02m/s.末梢普肯耶纤维4m/s.

   3.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①结构因素是心肌细胞的直径越大,电阻越小,传导越快,如浦氏细胞的直径最大,达70μm,故传导速度最快;而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仅3μm,传导速度最慢。②生理因素是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幅度与传导速度呈正变。邻近未兴奋细胞的兴奋性与传导速度呈正变。

  4.传导特点及意义

  房室交界是正常时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最慢,这种缓慢传导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约需0.1秒)才能传向心室,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是心内兴奋传导的最重要特点,其全理意义在于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不至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然而正因为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所以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这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导阻滞。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