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艾炷隔物灸法——隔粉灸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隔粉灸,古籍未见记载,为我国江苏省一老中医家传灸法。本法以在施灸穴区先铺撒一层滑石粉,再行灸疗为特点。在灸疗时往往在滑石粉上再加一层中药末,以起到艾火之熏灼温热,药物之辛散走窜,滑石粉之润肌护肤三者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本法虽无较大样本的对照观察,但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不少病证有较好的疗效。读者可作进一步验证。

  【操作方法】

  1.选穴原则:隔粉灸施灸穴位以胸腹、腰背、四肢部为重点。躯干部常选用俞、募、门、海、八会、交会等特定穴为主;四肢部常选用五输、络、郄、原、八脉交会等特定穴为主。处方选穴,宜少求精,讲究远近结合,上下相配,腹背交替,阴阳互换。每证选穴多则5~7穴,少则2~3穴。每穴连续施灸不宜过多。一般病证每隔1~2日施灸一次。

  2.具体操作:分为二法。

  (1)一般灸法:取适量精制陈艾绒,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分研末)、滑石粉备用。将艾绒制成大如枣核,小如绿豆、麦粒之艾炷,施灸时先在穴位或病痛处皮肤上敷以滑石粉,约0.5cm厚,大小如铜钱,用手指轻轻按实,并使中心呈凹形,凹陷处撒上丁桂散少许,上置艾炷,用线香点燃,让其自然燃尽,换炷再灸。每穴可灸3~5壮,一般病证以灸处呈现红晕、温热为度。

  (2)灸盏灸法:灸盏制作:取铜、铝或其他金属片,制成圆周较针箍稍大,直径2cm、高1.2cm,底部留有直径1.2cm的孔,底上有一稍大于底孔之舌,舌柄从一边伸展向外朝上高1.5cm.灸法:灸盏内装滑石粉,置于选定的穴位,将底部舌柄拉出,露出底孔,胶布固定舌柄,用药匙按实底孔部的滑石粉,使之中间稍凹,撒丁桂散于其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灸法同上。如灸疗过程中,患者感到灼热难以忍受,可提起灸盏,稍候再灸。

  隔粉灸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隔粉灸法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痰饮、胃脘痛、胃下垂、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慢性阑尾炎、疝气、腹部手术后腹胀腹痛、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木、局限性皮肤病等。

  【注意事项】

  1.隔粉灸后如果局部起水泡,可用用消毒敷料包扎保护,一般于3~5日后自行吸收,结痂脱落自愈。

  2.可根据病情,以其他中药末代替丁桂散施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