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推拿治疗 > 正文

推拿治疗:痛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女性凡是在月经期或月经期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伴有腰骶部疼痛难忍者,甚至出现痛性休克状态,称为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者,称为原发性痛经,常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不正、宫颈管狭窄等引起。初潮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痛经者,称为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蕴结等因素所致。气机运行不畅,经脉瘀滞,不通则痛,而产生小腹疼痛。

  【临床表现】

  常在行经前数日,或月经来潮后的第一天开始出现小腹疼痛,并有些患者可伴有腰骶部疼痛、两乳胀痛、行经不畅等,于月经来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并消失。当痛经发作时,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性情急躁、恶心、呕吐、头晕、手足发凉等。当月经过后疼痛等诸症自然消失。

  痛经甚者可见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呈痛性休克状态,无法从事正常工作和学习。

  【诊断和鉴别】

  行经小腹疼痛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对其他疾病所出现的腹痛,除要详细询问病史外,必要时应作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应是月经前两周,隔日1次,连续两周。待行经后下一周期前两周再作治疗。

  1.治疗原则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祛瘀上痛。

  一般连续三个月为一疗程以观其效。

  2.常用穴位及部位关元、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八髎、调经(经外奇穴,于足底涌泉外侧第四、五蹠骨间)等,及小腹及腰骶部。

  3.常用手法摩法、指揉法、拿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其右侧,先取指摩法施于小腹部,以关元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摩动,手法不要求力度,以轻柔为贵。继而对关元穴施指揉法,以有酸胀得气感为佳。同时可以摩法和指揉法交替在小腹操作约10分钟。

  继以上体位指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调经诸穴,每穴l~2分钟。以血海、三阴交为主穴,可加强手法刺激量和时间,在指揉时可时轻时重,轻重交替复用。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坐其右侧,对八骸穴逐一施指揉法即可。

  (2)辨证治疗:

  属气滞血瘀:可在基本操作基础上,加揉摩胁肋和指揉肝俞、隔俞。

  属寒湿凝滞:可多揉小腹,并可加擦八髎穴均以热力度。

  【自我保健】

  1.取仰卧位,双手重叠,以手掌置于少腹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揉3~5分钟。

  2.分别指揉血海、三阴交每穴各1~2分钟。

  坚持每日做1~2次。

  【注意事项】

  1.加强体质锻炼,注意经期卫生。

  2.经期要保暖,夏日睡眠不能贪凉,经期避免冒雨涉水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温热,勿过食生冷瓜果、冷饮和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3.痛经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4.经前和经期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争吵和精神刺激,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5.对久经医治疗效不显著,应作妇科检查以明确原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