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骑竹马灸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骑竹马灸是一种操作较为特殊的艾灸法。记载于宋。《备急灸疗》:“令患者……靠尾闾骨坐于竹杠上,两足悬瘭,俱不要着地,悬身正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具体操作之法有不程度的改进。本法在人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痈疽之症:“背脑疽、肠痈、牙痛、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侧,风痹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现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并经实验动物观察,骑竹马灸确有防治炎症的作用。

  【操作方法】

  骑竹马灸的关键在取骑竹马穴。关于该穴的取法,历代有多种记载。

  一为令患者骑于竹杠上,两足着地,在背部取穴。其法是,以患者手中指尖至肘横纹中点之长为度,自尾骨尖向上直量,其尽端两旁各一中指同身寸处是穴。

  二为明。《针灸聚英》所载:“依法量穴,在督脉背中至阳、筋束(缩)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鬲(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也”。

  三为第10胸椎两侧旁开各5分处。(《中国针灸学》)

  四为筋缩穴两侧各1寸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五为经现代针灸工作者通过100人次测量观察及临床验证,将骑竹马穴确定为第7胸椎旁开1.5寸,即膈俞穴的部位。

  故建议:取穴可采用第一法或第五法。灸疗可采用直接灸3~7壮或艾条雀啄灸15~30min,至局部出现深红晕为度。

  【主治病证】

  各种痈肿、局部感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注意事项】

  可参阅直接灸和雀啄灸的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取穴:膈俞(骑竹马灸第五法)

  治法:取双侧穴,以艾条作雀啄灸。每次30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共治13例,痊愈4例,显效3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

  2.疖肿

  取穴:

  主穴:骑竹马穴(第十胸椎下旁开5分,即第三法)。

  配穴:头面部疖配角孙、契脉;腰以上疖配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腰以下疖配八髎穴。

  治法:主穴必取,酌加配穴。以灯火灸法(具体操作可参见灯火灸节)。每次灸治间隔4~5日。

  疗效:以上法共治50例,痊愈45例,多在6次内获愈,总痊愈率为90%.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