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腧穴 > 正文

足阳阴胃经穴——缺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位置: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当锁骨中点上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肩上横骨陷者中”;《针方六集》:“侠天突两旁各四寸”;《针灸集成》:“对乳,气舍在里,近喉;缺盆在外。”

  功效:利肩臂,泻胸中之热。

  主治:古代记述:胸满喘咳,项强,缺盆中痛,瘰疬,喉痹,呃逆,上肢麻痹或挛急,肩痛引项,臂不举,寒热,汗不出,咳血,腰痛不可俯仰,息贲胁下气上,胸中热,腹大水气。

  近人报道:肩臂痛,举动不利,手臂麻木。

  方例:咳嗽:缺盆、膻中、巨阙。

  咳唾血:缺盆、心俞、肝腧、巨阙、鸠尾。

  刺灸法:浅刺3~4分,避免超过第一肋骨,以防造成气胸。刺及臂丛时出现电击样感并向上肢放散。如用手指向下垂直按压缺盆时,可将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压迫于拇指与第一肋骨之间,这时既可使上肢麻木而止痛,又暂时阻断了动脉血流,所以当放松按压的手指后,上肢部可感到有股热通过。如向后内侧按压,可将交感神经的星状神经节压迫于拇指与第一胸椎椎体之间,则可出现瞳孔先扩大后缩小,以及同侧肢体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增高等现象。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